首页 > 车市动态 > 正文

无人驾驶能使交通事故率降低90%
2015-05-05 16:04:5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论:0 点击:

有一天,当你要出门,只需轻轻一按手机,你的爱车已经等候在大门外。当你靠近,它可以通过虹膜识别你的身份并自动打开车门、发动引擎。

  有一天,当你要出门,只需轻轻一按手机,你的爱车已经等候在大门外。当你靠近,它可以通过虹膜识别你的身份并自动打开车门、发动引擎。车上座椅早已经根据你的体型调节到位。上车后只需语言报出你要去的地方,其余包括规划路线、驾驶到目的地以及停车等都可以由汽车自动搞定。

  这一看似科幻的场景已经在各大汽车制造商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变为现实。从技术上看,现有的各种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已经可以让一辆车在无人驾驶的状态下上路,但实际上,要从智能驾驶到无人驾驶,依然要跨越包括法规以及标准等多重障碍。

  不过,这并不妨碍现有的汽车企业在可操作的范围内,对车辆的内外部构造做出改变,让其变得更加的智能和舒适。

  汽车也会“嘘寒问暖”

  今年3月下旬,总部位于英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完成了一项自动驾驶技术的实验:其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从美国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启程,横跨美国东西海岸3500英里。这辆自动驾驶汽车并不是简单的“跟车”,而是能够帮助车辆瞬间做出复杂决定,比如在十字路口停车和前进,确定高速公路并道时机,或者计算在城市(参配、图片、询价) 道路上绕开骑车者的最安全方式等。就在近期,上汽集团也对外展示了其名为iGS的智能驾驶车,在特定的工况下,完全可以完成自助超车、变道以及行人避让等行为。

  只要通过雷达和探头,汽车就具有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加上车载电脑和云计算做出准确判断,就能最大限度地杜绝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有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20万人死于汽车或与交通相关的事故,其中有93%是人为失误造成,而如果采用无人驾驶或者自动驾驶汽车,这一死亡数据将有望下降90%。与此同时,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拥堵也将有效降低。

  仅仅这样,依然将汽车定义在“代步工具”这一范畴之中。事实上,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介入以及人们对出行的多样化和舒适性的需求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跨界进入传统汽车业,并希望借由先进的人车互联技术,将汽车打造成一个具有感情的“移动终端”。

  国内最大的车联网企业博泰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耗资千万打造的智能汽车——ProjectN,这款车更着力想要表达的是,汽车将不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体察冷暖、具有情感的智能移动终端。

  除了传统的虹膜识别、温度感知之外,这款车还具备一项“体检”功能,当你坐上车,它可以检测你的身体状况,当你血压较高时,它可以帮你在附近找到一家素食店,提醒你应该饮食清淡……据博泰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应宜伦介绍,这款名为ProjectN的车身上70%的智能技术都已经可以实现,这款概念车的量产车型将在2018年投入市场。

  这款车还可能具备更多的功能,比如在开车的路途中,你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下雨也可以通过车内按钮及时关闭窗户和窗帘。不过,这样一款极为贴心的汽车,恐怕依然会需要一位驾驶员,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我们能尽可能地对汽车内部进行智能化的尝试。

  还需越过几重门?

  出于安全上的考虑,自动驾驶汽车虽然智能,但也并不意味着它能够杜绝一切的风险。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如果在行进过程中出现问题,责任该如何认定?比如一个喝过酒的人,当他驾驶智能汽车时,是否会被定义为“酒驾”?种种可能出现的细节,都会给交管部门带来系列法规上的挑战和革新。

  与此同时,要让一辆智能驾驶汽车上路,还需要更多硬件以及标准上的支撑。先进的智能驾驶汽车对周围环境的判断都基于雷达和探头,也就是说它只能在感知到周围障碍物和车辆以及行人的情况下,才能做出避让等行为判断。但如果是在山路或者急转弯路段,当雷达和探头都无法感知其余存在物时,就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德尔福电子与安全事业部全球副总裁(参配、图片、询价) 、亚太区总裁王展认为,智能驾驶汽车最终要得到落地,需要的是整个生态如V2I(车与网)、V2V(车与车)以及V2C(车与人)等大的车联网概念的普及。以V2V为例,如果实现V2V通信,在这个网络上的汽车之间就可以互相传送信息,告诉对方自己的速度、位置、驾驶方向、刹车等,使得车辆能提前做出判断。如果能实现V2I,那么,汽车就更容易对周围的大环境,比如路况和交通信号灯做出判断。

  要实现上述车与外界的各种互联,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行业标准,以便于交流的顺畅。今年2月份,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宣布推出建立V2V通信标准的计划,到2017年将有一系列的法令推出。不过,在中国,无人驾驶的最终落地时间可能会更远。比如高精度地图的开放等问题,都需要一一得到解决。

  虽然短期内汽车并不能离开驾驶员而独立上路,但包括沃尔沃在内的众多汽车制造商,正在将部分智能驾驶的成果应用在汽车上,比如自动泊车、车道偏离预警以及行人防碰撞功能。

  “上汽暂时不做谷歌无人驾驶,因为要实现量产还需要很长时间,我们先从比较快能实现的开始。”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智能驾驶项目总工程师刘奋告诉记者。以刘奋为代表的工程师将自动驾驶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智能度一级、二级、三级的实现基础依赖于不同的驾驶员辅助系统的加入,而四级意味着能在局部工况(高速公路,城郊或城区)进行无人驾驶,而五级是全工况全天候的无人驾驶。

  享受“多余”时间?

  智能驾驶技术的加入将给汽车和驾驶人带来开车之外的改变。“我们的研究表明,现在二级自动驾驶水平(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情况下,人们仍需花95%的时间专注在驾驶行为本身上。但到了2025年,达到三级自动驾驶水平时,人们专注于驾驶的时间比例将降至20%,意味着人们将有80%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更多其他事情。”江森自控全球汽车内饰业务工业设计副总裁理查德·郑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试想一下,你可以在车内收发邮件、喝杯咖啡、小憩一会儿或者和远方的朋友视频聊天。女士们可以晚起床,将化妆和吃早饭的时间都挪到车里。现有汽车的内饰和空间设计显然不能让我们畅享这多出来的80%的时间。

  “为了实现这未来80%的车内其他活动时间,汽车内饰必须做出改变。”理查德·郑认为。在此之前,奔驰曾经展示过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座椅采用可180度旋转的沙发椅设计,从而实现前后排乘客面对面的交流,座椅中间的小桌子功能等同于家里的茶几,采用大型仪表板与宽屏的信息娱乐系统、玻璃车顶、木质地板和优质皮革内饰,打造出宛如客厅般舒适闲适的空间。

  从理念上看,这种对于空间的重构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但要推而广之可能并不容易。“如果驾驶员与前排乘客要同时后转且互不触碰的话,车内空间必须非常宽敞,和卡车差不多大的尺寸才行。”理查德·郑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即便是在自动驾驶的状态,为保证安全以及紧急状态下的模式切换,汽车也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从自动驾驶到人工驾驶的切换。按照美国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要求,这一切换必须在15~20秒内完成,但是江森自控则认为,切换的时间最好在10秒内。“如果座椅完全180度后转的话,尚不可能在10秒内转回正面并接回控制权,从自动驾驶转为手动驾驶模式。”

  基于上述种种考虑,江森自控对外发布了基于三级自动驾驶水平的汽车内饰。比如,前排座椅采用了可18度电动侧转的座椅靠背,不用面对面,你也可以照看后排的小孩并和他们亲切交流。副仪表板下方安装有可以双向滑动的冷藏箱,可以让你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安然享受美食。另外,座椅前排设计的类似于飞机上的旋转小桌板,也可以在自动驾驶的状态下实现双向转动,供驾驶员和前排乘客使用。不仅如此,副仪表板上应用的多轨软质卷帘门,可以通过不同轨道滑动,组成不同大小的储物空间,以收纳不同的物品。

  其实,抛开无人驾驶这一备受关注的概念,越来越多的豪华车品牌开始采用基于多变空间而推出的多轨软质卷帘门等技术。相对汽车制造商以及互联网企业在智能驾驶上的大胆假设和天马行空,内饰制造商正在提出更为落地的解决方案。虽然无人驾驶遥遥无期,但至少,现有的驾乘时光,可以变得更加的舒适和惬意。




相关热词搜索:事故率 交通 无人驾驶

上一篇:跨国车企在华销量排行榜 通用居榜首
下一篇:产业链变革 "互联网+"下的汽车行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