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节日期间应酬多,车友“早起的虫子”前天傍晚赶饭局时“杯具”了:在下高架的路口追尾,附近交警过来处理,结果查出酒后驾车。“虫子”郁闷地在车友会里发帖:“前天喝完回家睡了一夜,一天下来怎么还‘酒驾’?”
医生:“酒不同人不同都会有差异”
“虫子”清楚地记得自己大前天晚上是喝高了,准确地说,是“又高了”。“虫子”是新街口某银行的客户经理,本周接连三天,“单位请客户联谊,都是拼白酒的,喝完又去卡拉OK,为保险起见,12点结束时,让同事打车送回家的。”
他的帖子引发一群车友会里的同道聚焦,不少人最近连夜在酒桌上“战斗”,不过大家都知道现在查到“酒驾”,一次记12分,谨慎有加。对于“虫子”睡了一夜,到傍晚还被查到,深表同情之余,也觉得困惑。
“其实很正常,跟你的体质有关。”在省人民医院做医生的车友“不怕死还怕活”给大家作出专业解读,“人体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对于酒精吸收比较快,挥发得也快,有的人对酒精吸收得慢,挥发得也慢,‘虫子’你该是属于慢的,而且接连几夜喝酒,体内酒精存下了,也会有影响;此外,跟你喝的东西也有关,不同的饮品,其中的酒精含量,也是有差异的,高度白酒的酒精含量自然高一些,如果喝的是啤酒,那含量会小不少。”
鉴于这些差异,“不怕死还怕活”认为,“不是说睡一夜就肯定能开车,医学上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说,喝酒以后多长时间,就可以开车了。”
看看车友们的散酒“歪”招
鉴于“虫子”被交警查到了,显然,睡觉这种散酒招数,不是很靠谱。医生车友也认为个体差异,会导致“多久”才能酒后驾车的差异。不过,久经沙场的车友们很有散酒的经验,纷纷拿出来探讨。
车友“蓝色月亮”是位30岁出头的广告经理,平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遇到酒喝多了,也采取运动方式散酒:“我晚上会挣扎着到小区里跑两圈,出一身汗,再多灌些温开水,散酒很有效的。”
喝杯啤酒就达到醉驾标准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每百毫升20毫克,并小于每百毫升80毫克为酒后驾车。如果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每百毫升80毫克为醉酒驾车。
对于车友们的一堆散酒招数,“不怕死还怕活”总结说“还是因人而异”,事实上,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标准:通常,一个人喝一纸杯啤酒,就达到了酒后驾车的量;喝完一瓶啤酒开车,就能达到醉酒驾车了。
建议做“平衡试验”
“不怕死还怕活”自己平时也开车,而且酒量不小,但是从来没有过酒后驾车被查处的经历,他的应对招数是比较科学的,也建议车友们可以借鉴一下。
“医学上,有一个平衡试验,是比较实用的。看起来,就是单腿直立试验,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距离地面15厘米以上,脚底跟地面平行。这样持续30秒,如果在30秒内发生左右摇摆15厘米以上,为了保持平衡而单脚跳的现象,或者维持不了30秒就把提起的脚放下,这说明你暂时丧失驾驶能力,不能开车。”
如果车上都有“酒精锁”
“不怕死还怕活”继续说,在国外读书时,他参观著名的“最安全的车”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为减少酒后驾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沃尔沃推出了一种协助防止酒后驾车的创新性系统,叫禁酒闭锁系统(Alcoguard),其实就是一个车内“酒精锁”(Alcolock),利用了先进的燃料电池技术,既可靠又易于操作,一旦酒后驾车,它就能感应到。
他解释说:“酒精锁需要驾车者在汽车点火前先进行吹气测试,如果测试结果超过安全水平,汽车联锁装置将会被激活。”据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已经自今年7月起,在该州4县开始试运行酒精锁,就是说“在首次或多次酒后驾车的司机汽车里强制安装这种装置。该装置将对司机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如果含有酒精成分,点火器将不能工作,汽车也无法发动。”
“不怕死还怕活”在夜里值班急诊时,处理过多起因为酒后驾车引发车祸的伤者病例,“很多都相当惨烈。”他觉得“咱们南京也可以试试,如果多数车型都能安装这种酒精锁,那就不用担心司机自己冒险酒驾,车子直接就锁死了,这可能比道路交通安全法还要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