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实施的驾考制度,确切来说,应该包括驾考+陪练两部分。驾校提供场地训练,帮助符合条件的人取得驾照;汽车陪练提供实际复杂道路训练,实现驾驶员从拿到驾照到独立安全上路的平稳过渡。
2016年,是驾考改革的元年。年初,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机动车驾驶证自学直考试点的公告》,在天津、长春、南京等在内的16个城市试点实施自学直考;同年,一批互联网创业者将触角深入到驾培领域,包括e通学车\易陪练等企业逐渐凸显出来。
这一切都意味着:无论是驾校还是汽车陪练行业都不可能维持传统的运营模式,驾考改革及互联网的加入必然触发市场重新洗牌。那么,汽车陪练这个行业该如何定位?它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笔者试图进行解析。
汽车陪练将迎来蓝海市场
首先应该明确,汽车陪练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安全与幸福的行业。通过企业的参与,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使驾驶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
这个行业的市场究竟有多大,要从其产生的根源说起。在我国开始实施驾考制度之前,基本上都是以老带新的模式,也即陪练的雏形。驾考制度实施后,随着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加之路况越来越复杂,由于驾驶员操作不当引发的交通事故频发。基于此,在2000年前后,北京和上海等地产生了早期专门从事汽车陪练的企业,在新手独立上路前为其提供陪练服务,主动承担起文明驾驶、安全驾驶的责任。
由此可见,汽车陪练的目标市场主要针对有驾照但还不能独立上路或驾驶技术不太娴熟的人群,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本本一族”,这个容量有多大呢?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8亿辆,其中汽车1.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3.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3亿人。这个人数每年以3000万的速度增长,预计2020年人数将达到4.7亿。数据表明,已经取得驾照但尚未买汽车的存量市场有1亿人左右;同时,每年新增的3000万驾驶员也将持续产生陪练需求。
其次,自学直考的实施,必将激发新的蓝海。中国青年报针对自学直考做过的民调表明:65%的受访者表明若有条件会选择自学直考。按这个比例来算,每年有将近1950万人有相关诉求。
海量的存量市场和驾考政策的松动,给了汽车陪练行业更大的机会,将对传统的驾校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可能像网约车冲击出租车行业一样,产生一个巨大体量的市场和风口。这也正是e通学车\易陪练等存在的原因之一。
行业标准呼之欲出
汽车陪练行业发展的前20年,是行业发展的1.0时代,企业普遍采用的是人到人的技能传授方式,驾培师的专业性、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并形成口碑。企业凭借多年积累的口碑和服务获得新用户,发展较为缓慢。
汽车陪练是一个市场广阔但相对低频的需求,也就是自己买车之前或者刚买车之后这段时间的刚性需求,并没有太强的粘性存在,所以行业整体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发展态势,各个企业之间服务水平差别很大。
汽车陪练是与人的安全和社会和谐强相关性,注定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化,达到行业2.0时代,是这个行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应有之意。届时,将形成严格的行业标准,各陪练公司将严格按照统一的培训教学大纲,认真落实规定的培训内容和学时要求;加强教学管理,配备高素质陪练或驾培师队伍,完善设施设备;提供系统性、规范化的培训,切实培养出安全文明意识强、驾驶技能水平高的驾驶员。
行业的自我革命是一个良币驱劣币的过程,行业标准建立后,定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同时一批不规范的小企业被迅速淘汰,行业进而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快速道。此外,还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对于一些普适化的行业标准,如服务标准、服务礼仪和教学内容等,不能局限于一城一地,要可以在不同的城市间进行快速复制。而这,也是互联网企业比较擅长的。
触网新思路
前面提到,目前已有部分互联网企业介入到驾培行业里了。这是好事,因为互联网的本质不是颠覆,而是扁平和融合。这个行业需要互联网,也需要资本的进入,这会加速优势资源整合,对于新手驾驶员和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都是利好!
驾培行业的互联网化,不能和网约车平台进行简单类比。它们前期都是开展烧钱大战,烧到最后能留下来的靠的是资本的雄厚,而不是技术或者其他,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不能碰也不愿碰的。加之汽车陪练单频的特点决定了无法培养用户消费习惯,烧钱烧不来市场份额。因此,互联网+驾培也一度被认为难以触及的“处女地”。
从用户角度来看,他们关注的重心在于专业性和口碑两个方面。笔者发现,部分汽车陪练公司在行业里极有品牌影响力,并在学员当中产生了不错的口碑,但因为不善于营销,发展较为缓慢;而获客、传播和营销恰恰是互联网公司所擅长的。如果传统企业能够主动进行互联网方面的变革,或比纯互联网企业的加入有更强的竞争力。